昨天有位姐妹告訴我,她很害怕離婚,原因是她見過幾個因為離婚而狀態(tài)“不太對勁”的人,她擔心自己離婚后也會“不正?!薄?
我曾多次講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女子在得知丈夫出軌后,并沒有很震驚,她說婚前父親告訴過自己,男人變心很正常。因為有心理預(yù)期,所以,丈夫婚外情對她沒有太大沖擊。
確實,當對事情有更多角度的認知時,我們在生活中會少太多恐懼。
今天,我從專業(yè)角度來談?wù)劇半x婚”這個話題。

丈夫出軌后,離還是不離,都是很痛苦的一種經(jīng)歷。
原配所承受的孤單、無助、對自尊心的打擊、對命運的無奈與悲憤、對前途的恐懼與彷徨,外人是不能完全體會和了解的。
處理外遇時對未來懷有深深恐懼的姐妹們,已經(jīng)離婚但對上段婚姻有太多自責或幻想的姐妹們,我希望你們在讀完本文后,能走出情緒的低落期。
這篇文章不是鼓勵大家去離婚,而是讓姐妹們對離婚多一些了解。了解了,才能做好心理準備和應(yīng)對措施,才會對未來不憂不懼。
而了解離婚,我們可以從了解離婚者心理和情緒變化的歷程做起。
就像面臨外遇一樣,離婚的人會依序經(jīng)歷震驚、憤怒、妥協(xié)、抑郁和接受等五個心理歷程。不過根據(jù)經(jīng)驗,震驚、否認、困惑、迷惘等情緒會較先出現(xiàn),今天我們先講這幾種心理。

離婚的人通常會經(jīng)歷震驚、憤怒、妥協(xié)、抑郁和接受等五個心理歷程。
1、震驚與否認
離婚初期,離婚的朋友(尤其是不愿分手的一方)常會呈現(xiàn)震驚、否認的心理狀態(tài),會用“否認”的心理自衛(wèi)機能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意識到這件痛苦的事實,以免過分悲痛。
有些人壓抑自己的情緒,努力說服自己這一切不是真的;
有更多的人則沉迷在幻想中,想著離去的丈夫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邊,一切重新開始。
這種期盼一切能恢復(fù)原狀的心理,實在是人之常情。大多數(shù)的人,或多或少地會運用這種想法來逃避現(xiàn)實中難以承受的痛苦。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另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是離婚的人常會抱怨自己:“要是當初我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他就不會走了……”“要不是他碰到那個妖精……”或是“要是我凡事都順著他……就好了”。
這種“要是當初……就好了”的想法,也是“否認”的一種表現(xiàn)。
偶爾用“否認”的心理自衛(wèi),讓自己內(nèi)心稍微好受,是正常的現(xiàn)象,除了稍微延緩適應(yīng)的過程之外,并無大礙。然而,濫用“否認”的心理機能,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實,就會成為一種病態(tài)。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還有一種人在遭遇重大變故之后,馬上“表現(xiàn)”出“非常適應(yīng)”的樣子。在別人眼中,她們完全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顯得非常理智、非常能接受事實。
這種“超級適應(yīng)”,有時是“否認現(xiàn)實”的另一種表現(xiàn)。
離婚初期,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麻木、毫無情緒或出奇的理智(覺得自己似乎跳出了自身軀殼,變成了冷眼旁觀者),很可能是由于心里太過悲傷,而用“否認”的心理機能將自己的情緒與自身隔離。
離婚后,我們不需要為了使親友安心而逼自己表現(xiàn)得非常能適應(yīng),要容許自己哀傷。讓自己盡情地哭幾場吧,這些對心理健康有益。

2、迷茫與困惑
有一位姐妹,對前夫的朋友發(fā)出這樣的悲鳴:“求求你!求求你告訴我,他到哪里去了?求求你告訴我,他是不是和那個女人在一起?”
短短幾句話,道盡了她無助、惶恐、困惑與哀痛的心聲。
離婚之后,整個世界好像在自己眼前解體,突然之間,覺得自己的生命完全失去控制。
過去習(xí)慣于扮演的角色與引以為榮的認同,一剎那間都被剝奪了:自己不再是一個妻子,也不再擁有完整的、屬于自己的家……
有許多人不知道錯誤到底出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走。
離婚就像是做了一場噩夢,驚醒之后,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不知道自己為何要活在世界上。
這種痛苦迷惘的時刻,我們最好找到忠心的能了解自己的朋友,或是專業(yè)的輔導(dǎo)者,給予支持、傾聽與鼓勵。
借著與她們交談,疏解自己的情緒,整理自己的思維,認清眼前各種該處理的事,梳理上段婚姻遺留的問題。
我們需要知道這些朋友是真的關(guān)心自己,不會在取得自己的信任之后,又輕易背離。
我們更需要借著這些支持者看到:雖然自己在婚姻上失敗了,但依然被許多人關(guān)心,仍是一個有人愛,并且有價值的人。

3、孤寂與凄涼
有些人常會擔心:“天吶!以后我都是這么寂寞孤單嗎?”
有些人為了怕回去面對寂靜空虛的屋子,瘋狂在外閑逛或是加班,非到不得已時才回家。
離婚后,有這樣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
孤寂感每個人都會有,這是人生經(jīng)驗的一部分,它更能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決定我們是否會感到孤寂、愁苦的因素,并不是周圍是否有人陪伴,而是我們是否能把自己的心神與生命力投注在有意義的事上。
當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只看到自己的不幸與需要,整天只求別人的注意和關(guān)懷時,就會變得異常脆弱,容易被孤寂感吞噬,而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
當我們開始把注意力投注到自身以外一些有意義上的事上,并愿意付出時,我們便能堅強起來,繼續(xù)不斷地戰(zhàn)勝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