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老家房子拆遷時極度偏袒小叔子家,我們家什么都沒分到!我不同意,三家經(jīng)常打架,結婚十幾年,我和婆婆一直就不對付!隔三差五就吵一次大架,家里總是烏煙瘴氣的,老公也從來不調和我倆…以至于我看我婆婆就像仇人一樣,沒有一天順眼過!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要上班,婆婆幫我?guī)Ш⒆?。孩子一生病,婆婆就要就求個土方子給孩子治,有一次孩子臍帶發(fā)炎,下班回來我竟然看見孩子肚子上放著一只死的癩蛤?。?jù)說是民間妙招,能治臍帶發(fā)炎。我當時嚇的不行,喊我老公把死蛤蟆扔掉抱著孩子去醫(yī)院了!

我平時喜歡孩子的玩具,書本堆在一個角落,亂一點沒關系,孩子可以在角落盡情的玩,婆婆看了氣的不行,非要把它們堆得整整齊齊,收拾的時候嘴里還要嘟囔家里亂的像豬窩,說我們敗家,買那么多玩具...
老師,我到底該怎么和婆婆相處啊!
導師點評:
很多婆媳關系上的問題,其實不是什么大事,都是生活中很瑣碎的事件的累加。最常見的婆媳關系問題大概有四類——
1、婆媳沖突Top1:婆婆偏心
婆婆偏心的問題,在婆媳關系里算是比較常見。前面提到的那個故事,她們十多年的糾結根源就在于此。
有一位女士,她的丈夫是家中長子,也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個考上大學、最后在大城市安家立業(yè)的。公公婆婆在老家住的房子、每年生病住院的費用、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她和丈夫兩個人在提供。
盡管如此,每次回老家,她感覺并沒有得到婆婆的尊重。在婆婆和其他兄弟姐妹眼里,仿佛她和丈夫兩個人這些年在贍養(yǎng)方面多付出的那些時間和金錢,都是理所當然。
更可氣的是,老家的房子是她和丈夫出錢買給公公婆婆的,到頭來老人說以后這房子要留給小兒子。還有一次過年回家,她給婆婆給的過年費,婆婆當著她的面,就把這錢給了二兒子,讓老二替她保管。
遇到這樣的婆婆,因為心有芥蒂,關系很難和諧。在婆媳關系上,真正面臨的大事比較少。大事基本上都跟婆婆的偏心有關。比如我見過因為婆婆拆遷款分配不均,被媳婦告上法庭。像這樣的沖突,解決過程就會比較復雜。
2、婆媳沖突Top2:育兒分歧
婆婆幫忙帶孩子,一定要給孩子穿多,生怕孩子凍著;喂酸奶要熱了之后再喂。而在年輕一代父母的認知里,小孩子運動量大,穿衣量應該參照正常的成年人;酸奶需要低溫保持乳酸菌的活性,熱了之后就失去了酸奶本身的價值。
雙方都抱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初衷,纏繞在“到底怎樣才是對孩子好”這件事上,每一次都因為這些瑣事?lián)砹?,每一次爭論都帶著情緒,兩個人的關系可想而知。
3、婆媳沖突Top3:衛(wèi)生習慣
媳婦不愛收拾,覺得亂點兒沒事,舒服就好。但是婆婆從小愛干凈,整天都拿著抹布,這擦擦那兒擦擦。兩個人彼此嫌棄,相互埋怨。
4、婆媳沖突Top4:消費習慣
婆婆總覺得兒媳婦浪費,盡買些沒用的東西。吃穿用度不夠節(jié)儉。兒媳怪婆婆不心疼自己,上班那么辛苦,婆婆也不做點好吃的,還經(jīng)常讓人吃剩飯。
“婆媳關系好不好,男人是關鍵”,很多人應該都聽到過這樣的說法,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現(xiàn)實,男人這個“關鍵”,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會在婆媳關系中發(fā)揮正向作用的。男性腦子里的“孝道”、在關系上的界限感、矛盾應對的能力局限等因素,決定了他們很難站出來去調和婆媳關系。
男人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我們更多地會從女性的角度去探索:我自己能做些什么?我的心態(tài)、做法調整之后,相處的狀態(tài)會不會有改觀?
事實證明,作為“媳婦”的女性,一旦自己發(fā)生改變,婆婆自然而然就會有變化,老公也會跟著改變。
很多女性說婆婆不好,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得到婆家的認可,這種認可,既有對她個人的認可,也有對她家庭地位的認可。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這種心理需求。
事實上,哪怕是在那些矛盾激烈到要斷絕關系的家庭,媳婦內心深處還是有一種要被認可的訴求。
什么時候我們會想去求得外界認可?當我們自身力量不足的時候。
一個人自我不強大,一旦被別人說一下,就會很在意,會不由自主地把這種細微的不認可放大,本能的反應就是對抗,用對抗來保護自己。
反之,當女性自身的力量成長起來,自我強大之后,她就不會看重外界的看法,對于婆婆一些不太認可自己的語言,她就能做到不往心里去。沒有防御,也沒有對抗,從而能夠很好地處理關系。
自我覺察力強的人,還會主動去換位思考,看看婆婆指責的言語中,有哪些是可以轉化成建設性的意見,然后沉下心來修煉自己。
當我們自身心理能量足夠,才能有“延遲滿足”的能力,才懂得用智慧去經(jīng)營關系,而不是遇到矛盾就迫不及待地要逼著老公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