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在于你選的是面包還是
愛情,問題在于你是否有能力判斷面包是不是真面包,
愛情是不是真愛情。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很難遇到面包和
愛情的選項。
大部分時候,一個文化水平更高見識更多思想包容度更高性格更好相處的人更容易獲得愛情,這樣的人背后往往會有一個不缺面包的家庭。某些人所謂的面包和愛情,是一個家里一套房一個家里兩套房的區(qū)別,這不叫面包和愛情,這叫面包和面包,無非面包大小的區(qū)別。

大概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tǒng),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深深的種下了幾千年。中國女人在婚姻中對物質的追求總是隱晦的,上不得臺面。無論在電視劇、小說還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對有錢人有點渴望的未婚女子,都被稱為“攀高枝”,總會得到別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嘲諷。如果已婚女人因為經濟因素和男人離婚,那就更驚人了。“貪婪”、“沒良心”甚至“水性楊花”、“善變”都會涌向她。
女性對物質條件的正常需求,成了黑暗中的地雷,摸不著。所以當新時代的新女性提出“愛情起步價”的時候,男人們立刻爆炸了。一堆屌絲在心里怒吼:耶!這些失敗者,物質!
面包還是愛情?
這個讓無數(shù)人糾結到死的問題,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幾千年前,古人就給出了答案:先充滿溫情,再去想情欲!
“面包”是“生存”的必需品,“愛”卻是“生活”的衍生詞。當一個人急著“生存”的時候,他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拓展自己的精神“生活”。

沒有面包的愛情總是缺乏后勁,會死去。說“生命可貴,愛情更貴”的,要么是衣食無憂的文藝紈绔子弟,要么是寄生在父母身上的同學少年。他們以愛情的名義,推婚姻的責任,不顧當下,激情來得快卻脆弱。一旦面臨“生存”的挑戰(zhàn),很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情感危機。
所以,女性在面對“愛情和面包”的困境時,率先考慮到面包不應該受到譴責,放棄“生存”追求“生活”的行為本來就違背了自然法則。為男性設定“戀愛起步價”,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女性對雙方生活負責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一段倉促開始的愛情,最后因為物質因素不得不中止婚姻,除了浪費兩個人的時間和精力,什么都得不到。
“不在乎永恒,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是一首歌,但現(xiàn)實中,可操作性太低了!既然沒有結果,不如永遠不在一起。

有人說,面包和愛情的選擇不一定那么絕對?,F(xiàn)在沒錢不是問題。結婚后,男人自然會為家庭做貢獻,富一代的生活指日可待!所以,高昂的“戀愛起步價”會讓人錯過很多好男人。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加一個“部分”是因為總有一些情況不同于普遍規(guī)律。但是,如果女性抱著這種想法,滿懷期待地和窮男生走進愛情和婚姻,必然會發(fā)現(xiàn)自己被生活夸大了。
如果你只有十七八歲,將來確實有重寫的可能;但如果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拿著三千塊錢一個月,整天帶著你從沙縣小吃A分店到沙縣小吃B分店,而一個女人還在夢想成為女王,那就是智商降到了無窮大。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說:你看有多少人大器晚成,總是前途無量。比如達爾文,比如林肯,但關鍵問題是,即使一個人是大器晚成者,他要如何度過漫長的幾十年,才能成為成功的大器晚成者?
如果你沒有足夠敏銳的識人能力,女人在戀愛婚姻中要以“寧可錯過三千也不要誤信一個人”的態(tài)度做好調查。那些一時興起,以為男人沒錢也能給你愛和關心的人,總是發(fā)現(xiàn)沒有能力提供一定物質條件的男人,也沒有能力給你愛情和安全感,不值得托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