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屆年輕人基本不走親戚了?”
老話講“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幾乎變成“一代無親,二代無表,三代四代誰也不曉”。
如今,“斷親”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引起了社會大眾和學者的廣泛討論。
有的人認為這是年輕人逃避家庭責任的表現(xiàn),有的則認為這是現(xiàn)代社會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

那么,為什么這屆年輕人基本不走親戚了呢?
直接原因有3點:
1、因為懶,覺得社交麻煩;
2、因為忙,沒時間交往見面;
3、沒感情,好像沒什么好說的;
很多90后、00后青年,都是獨生子女,連兄弟姐妹都沒有,二代就更沒有表兄弟姐妹。
現(xiàn)代生活方式趨向于高效快捷、便捷舒適,年輕人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tǒng)的“走親戚”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現(xiàn)代生活格格不入。
相反,當代年輕人更加傾向于通過網(wǎng)絡社交、線上互動等方式來保持親情聯(lián)系,方便快捷、高效便利,更加符合現(xiàn)代生活的節(jié)奏。
進入現(xiàn)代化、開放性、高流動性的社會后,中國人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發(fā)生較大變化,以學緣而非血緣的同學關系、校友關系逐漸占據(jù)社會關系的重要方面。
再加上現(xiàn)代社會中血緣親朋因拆遷、借貸、財產(chǎn)繼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態(tài)失衡,親緣之間的“利益沖突”逐漸超越“利益鏈接”的比重。
因此,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社會的重大變遷中,親戚關系式微是一種客觀社會事實。

1、“內卷”環(huán)境加劇。
00后的獨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種課堂之中,他們從小在內卷化的教育體系內生長生活。特別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幾乎從小就周旋于各類奧數(shù)班、藝術體育素質課程班等,他們的世界被學校及各類輔導班所“窄化”為一個個“學習機器”。
這種內卷化社會生長環(huán)境,對青少年學生而言,休閑生活被極大壓縮,社會交往特別是走親戚形態(tài)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親戚“不在場”或被同學所替代,致使“斷親”成為必然。
2、這一批90后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的童年更加孤獨
他們很難擁有在多子女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所擁有的自由。
父母會將自己的全部心血與關注度都集中在這一個孩子身上,恨不得完全操縱孩子的人生,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提線木偶。
孩子無法在家庭生活或其他親戚身上得到想要的平等與尊重,難免會對自己目前所生活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恐懼心理。
有不少年輕人都迫切的想要長大,他們寧可一個人外出打工,長時間待在出租屋里不回家,也不愿意去面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
這些人心里清楚,回家后他們所需要面對的往往是無盡的指責,以及對人生大事的催促。
現(xiàn)代教育讓這一批交流后面變得更加清醒,他們不會再像之前那樣逆來順受,反而會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爭取想要的生活。
之所以“斷親”,在心理學家鮑文看來,就是在通過情緒阻斷的方式,逃離痛苦,完成自我分化,走向獨立。
這一代的年輕人畢業(yè)進入大城市,茫茫人海中,不再有傳統(tǒng)的束縛,也很少有親緣的支持。我們更愿意只把情感需求落在一部分直系親人身上,并拓展自己想要的關系。
或許,年輕人還是要面對上一輩的不理解,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我們依然可以建立起新的價值觀,用新的思維方式來接納世界,接納我們作為獨立自我的孤獨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