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紀委監(jiān)委微信公眾號“廉潔四川”的一則消息中,報道了甘孜州巴塘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前出納李斌的犯罪細節(jié)。這位年僅34歲的年輕干部因為一場彩票風潮,引發(fā)了一段戲劇性的人生變化。
李斌,出生于普通家庭,在2009年退伍后加入了巴塘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初入職場的他表現出色,一直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多次年度考核也被評為“優(yōu)秀”。他的生活似乎在穩(wěn)步前進,婚姻美滿,育有兩個兒子,夫妻二人工作穩(wěn)定。在外人看來,李斌似乎是一個備受羨慕的“贏家”。
然而,他如何走向“歧途”呢?
這名34歲的年輕干部,因購彩票而逐漸陷入瘋狂的“彩票人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第一次購買了“快樂12”彩票,竟然中獎了4000多元,這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從此,他開始頻繁購彩,從試水到迷失,從小獎到大獎,他逐漸將自己沉浸在彩票的世界中。

為了提高購彩效率,李斌甚至將彩票店老板添加為微信好友,并將遠在百里之外的彩票店老板也加為好友。他借助“指尖購彩”的高效率,甚至一天能在彩票上花費10萬余元。這讓他逐漸獲得“彩票專家”的稱號,陷入了虛無的獲勝感中。
然而,隨著投入的不斷增加,他的工資已無法支付購彩的費用,于是他開始靠賒賬方式購彩。在彩票店老板的催促下,他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單位公款。他將單位資金轉入個人賬戶,用于購彩,甚至干起了監(jiān)守自盜的“營生”。
通過將單位的公積金和保險金轉入個人賬戶,李斌用這些資金支撐起了他的“彩票事業(yè)”。他甚至開始挪用某小區(qū)的維修資金賬戶,用虛假名義挪用資金,填補自己對公賬戶的漏洞。
然而,李斌陷入了越來越大的資金缺口,他盲目地希望更高的投入會帶來更多的回報,以扭轉對單位的虧空。然而,等待他的只有違法犯罪的殘酷現實。
李斌的故事,展現了他如何因為彩票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時也反映出他在瘋狂購彩中迷失了自我的心路歷程。

你不知道的彩票心理學:“試試吧,萬一我中了呢”
人們經常通過購買彩票來尋求情緒的提升。在等待開獎的時候,人們會滿懷期待地構想未來美好的生活,這種心態(tài)被稱為“樂觀偏見”。這意味著人類往往傾向于過于樂觀地估計未來,認為未來會比實際情況更好。這種現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比如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離婚和失業(yè)的可能性,甚至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
塔利·沙羅特,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教授和神經系統(tǒng)科學家,認為“樂觀偏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人類需要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需要設想能夠實現的目標,這種信念可以激勵人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種積極的信念有助于保護并激發(fā)人類的動力。
然而,過于的“樂觀偏見”也可能使人麻痹大意。例如,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次小小的成功而過于自信,認為自己的運氣一直都不錯,從而做出不理智的決策。就像您提到的在購彩過程中,一次小獎可能會讓人覺得下一次中大獎的可能性更大,從而不斷投入更多的金錢。這種現象可以被稱為“可用性偏見”或“可得性偏差”,即人們更傾向于根據已有信息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而忽略了其他更深層次的信息。
以可得性偏見為例,商家在推廣活動中會特意宣傳獲獎者的信息,從而引導人們產生類似的期待,增加活動的吸引力。在購彩領域,媒體常常報道中大獎者的消息,使得人們過于高估了中獎的可能性,從而激發(fā)了更多人購買彩票的積極性。
這些現象都揭示了人類心理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的一些傾向,同時也提醒我們在做出決策時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因素,避免被過于主觀的期待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