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曾向我傾訴:
“我喜歡上了一個人,但我們之間差異巨大,性格也截然相反,你覺得我們的未來會光明嗎?”
這似乎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疑惑,許多人認為愛情無法容納差異,差異就意味著沖突。
一個人可能總是追求家居環(huán)境的整潔,住酒店都要親自動手打掃;而另一個人則可能隨性自在,衣柜里衣服散落一地也毫不在意……
這樣的差異,光是想想就讓人感到頭疼。于是,我們渴望找到一個興趣相投、心靈相通的伴侶,以為這樣就能避免無休止的爭吵。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美國心理學(xué)家 John Gottman,作為婚姻研究的權(quán)威人物,曾在上個世紀(jì)對 700 對夫妻進行了長達 40 年的追蹤研究。他的驚人發(fā)現(xiàn)是:夫妻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有 69% 會永遠存在。
然而,即便存在這些矛盾,有些人卻仍然過著幸福的生活。這是為什么呢?Gottman 試圖揭開這個謎團。
如果你覺得上個世紀(jì)的美國夫妻離你太遙遠,那么不妨看看我們身邊的一個案例。在一檔名為《幸福實驗室》的綜藝節(jié)目中,也探討了類似的問題。
實驗規(guī)則
節(jié)目組邀請了 3 對夫妻和一對相戀 5 年的情侶,參與了一次箱庭游戲(也被稱為“沙盤”療法)。在這個游戲中,參與者們在一個沙盤中擺放物件,創(chuàng)造場景來表達自己,直觀展現(xiàn)內(nèi)心世界,并幫助彼此溝通想法。
每對夫妻將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主題不限。他們輪流挑選玩具擺放在沙箱里,但需遵守以下規(guī)則:
整個過程不能通過語言、眼神或動作交流。
一次只能放一個玩具。
如果不滿意對方的擺放,可以移動玩具位置,但不可以將玩具拿出來(不可反悔)。
作品完成后,每對夫妻會在咨詢師的引導(dǎo)下,交流創(chuàng)作思路和體驗。
你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擺擺玩具的游戲,怎么能算是心理學(xué)實驗?zāi)??但別小看這些玩具,它們的擺放能投射出人們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反映夫妻之間的互動模式,并通過咨詢師的引導(dǎo)加深彼此的了解。
第一對夫妻:冰與火的碰撞
這是一對結(jié)婚 7 年的夫妻,育有一個 5 歲的女兒。他們在工作中相識,戀愛兩年后步入婚姻殿堂。
從游戲一開始,他們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就顯現(xiàn)無遺。
咨詢師讓他們決定先后順序時,妻子堅決地說:“我先來。”
丈夫則有些無奈地笑了:“你先來,我可能會很難收場。”
妻子堅持道:“不管,就是我先來。”
丈夫最終妥協(xié):“好好好,那就你先來。”
妻子第一個放了一個城堡,象征家庭;丈夫則放了一個勇士,試圖守護城堡。妻子接著放了一個火龍,試圖攻擊勇士;丈夫則放了一面盾牌,進行防御。
妻子看到后,又放了一個巫師,試圖用魔法控制火龍;丈夫則放了一個公主,希望帶來和平……
整個過程中,妻子似乎總在給丈夫制造難題,而丈夫則努力尋找解決之道。觀眾們在彈幕中紛紛評論:妻子太強勢了,兩人太針鋒相對了。
后來的訪談中,咨詢師問:“日常生活中,你們的互動是不是也類似這樣呢?”
丈夫說:“是的,她很有主見,一旦意見不合,就會努力說服我。但最后,一般都是我妥協(xié)。”
由于游戲過程中不能交流,他們并不知道對方擺放的意圖。直到事后交流,兩人才發(fā)現(xiàn)彼此的想法相差甚遠。然后他們自嘲地說:“我們真是冰與火的碰撞。”
丈夫笑著對妻子說:“你怎么這么‘狡猾’啊。”
妻子則像個小女孩一樣笑得開心,摸摸丈夫的頭說:“你真是個溫柔的大男孩。”
看到這里,我們可能會疑惑:丈夫每天被妻子這樣“強勢”地對待,不會感到很累嗎?兩人如此缺乏默契,不會有很多矛盾嗎?但為何他們看上去還是那么幸福呢?
直到咨詢師讓他們給作品起名字時,丈夫說:“就叫《融合》吧。這種碰撞不是針鋒相對,而是在相互較量中融合出更多的火花。”
妻子補充道:“我們會有沖突,但我很有安全感,因為我知道最終我們會達成一致。”
他們有很多不同,但對差異的看法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看得很開”。
這正是 John Gottman 婚戀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結(jié)論。他發(fā)現(xiàn),那些能夠平靜討論分歧的夫妻,往往婚姻滿意度更高;而那些一提到分歧就緊張焦慮的夫妻,則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
Gottman 將前者稱為“婚姻掌控者”,后者稱為“災(zāi)難制造者”。災(zāi)難制造者們在關(guān)系中形成了一種“非戰(zhàn)即逃”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而婚姻掌控者則能夠心平氣和地討論分歧,營造出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
第二對夫妻:互補的和諧
這是一對相戀 6 年、結(jié)婚 2 年的夫妻。他們在一次旅行中相識,因共同的愛好而走到了一起。
商量順序時,他們似乎很默契。丈夫爽快地說:“我先來。”妻子也滿意地點頭:“好,你先來。”
丈夫放了一個太陽,象征光明和希望;妻子則放了一朵云,為太陽遮擋烈日。丈夫放了一個帆船,象征遠航和探索;妻子則放了一個港灣,為帆船提供停泊的地方……
光看他們擺放的玩具,就讓人感到溫馨和諧。這大概就是好的愛情的樣子——互補而默契。
但咨詢師卻觀察到了一些細節(jié):妻子總是嚴(yán)格遵守規(guī)則,而丈夫則偶爾會違反規(guī)則(比如一次性拿兩個玩具)。咨詢師問丈夫:“你是不是對規(guī)則有自己的理解?”
丈夫有些害羞地說:“是的,我可能是比較隨性吧。”
妻子則在一旁笑著說:“他就是這樣的人,總是有些不拘小節(jié)。但我喜歡他的隨性,也愿意為了他改變一些規(guī)則。”
在訪談中,節(jié)目組問丈夫:“認識她之后,你有什么變化嗎?”
丈夫說:“變化太大了。以前我總是隨心所欲,但現(xiàn)在我會更多地考慮她的感受。比如以前我熬夜看球賽,現(xiàn)在我會盡量早點睡,陪她一起看電影。”
妻子也補充道:“我以前比較內(nèi)向,不喜歡社交。但現(xiàn)在在他的影響下,我也變得開朗了許多。”
原來,他們之間的差異并沒有成為阻礙,反而讓他們更加珍惜彼此。妻子欣賞丈夫的隨性和樂觀,丈夫也珍惜妻子的細膩和體貼。他們愿意為對方改變自己,也愿意接納對方的不同。
Gottman 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結(jié)論:面對差異的態(tài)度——是體貼、寬容,還是輕視、挑剔、充滿敵意——可以準(zhǔn)確地預(yù)測一對夫妻最終會分手還是過得幸福。
婚姻掌控者們總能找到欣賞對方的地方,并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相互體貼的相處模式;而災(zāi)難制造者則只會把差異看作是對方的錯誤和缺點,并以此挑剔對方。
總結(jié)起來,每對夫妻之間都會有差異,就像研究所說的,69% 的矛盾永遠存在。但那些能夠帶著差異仍然過得幸福的人,只不過是用體貼和欣賞將這些差異轉(zhuǎn)化為優(yōu)點,從而造就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
寫在最后
節(jié)目的最后有一句話:“關(guān)系中我們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彼此。輸贏不重要,雙贏才重要。”
面對差異,只要你愿意欣賞,對方的缺點就會越來越少,優(yōu)點卻越來越多;面對沖突,只要你愿意接納,憤怒就會越來越少,甜蜜就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