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總要確立目標?
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頒獎歷史上,有一個異類。
別的演員,拿到這樣的大獎,一般都會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
但她卻像是隱形了一般,幾乎無人知道她的名字。
她有著一張不符合大眾潮流的臉,卻有著打破一切桎梏的演技。
憑借著一部超大尺度情欲片,拿到了金像獎影后。
為了紅,多次改名,戲比天大是她的人生格言。
因為演了十三年的“Ji女”,被稱為“Ji女專業(yè)戶”。
她就是曾美慧孜,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女人。
她最開始的名字叫曾子靈,后來叫曾尤美,現(xiàn)在改成曾美慧孜。
在生活中,許多人都以為努力重要,事實上,真正厲害的人大都善于選擇。
選擇才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選擇也會讓我們的努力呈現(xiàn)完全不同的效果來。
就像有人說,如果你正好在風口上,你所花費的努力只需要別人的四分之一,你就能收獲巨大的效果,如果你與風口背道而馳,即使你花費十倍的努力,或許收效也會甚微。
真正決定一個人成長的潛力來源我們內(nèi)在選擇,很多人不會盲目去追求努力,而是先選擇好,才會好好經(jīng)營下去。
命運總是無常且難以琢磨。
04年,導演婁燁正在籌拍電影《頤和園》,女主角已經(jīng)確定為郝蕾,可劇中女主角的室友“冬冬”一直沒有合適人選。

曾美慧孜給來學校選角的劇組投了簡歷,因為會彈琵琶,而被選中飾演“冬冬”一角。
正處雙八年華,不懂情色的她,卻在導演的要求下配合郝蕾完成了身體的初次探索。
她問導演什么叫做欲望,導演卻告訴她長大后就知道了。
盡管曾美慧孜還不懂什么叫情愛,卻因為這部戲找到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她想要成為女主角。
2006年,曾美慧孜出演由李玉執(zhí)導的劇情電影《蘋果》,她在片中飾演率真無邪的小妹。
為了展現(xiàn)角色的真實性,她背著劇組的人,跑到歌廳體驗了一個月的生活。
電影上映后,她跟隨劇組去柏林,那是她第一次坐飛機,也是她第一次走紅毯。
站在柏林的紅毯上,20歲的曾美慧孜感受著星光的魅力,她既享受,又渴望。
也是在那一刻,曾美慧孜堅定了做演員的這條路。

然而,此時豪情壯志的曾美慧孜不曾想到,這次電影節(jié)之后,她將陷入長達九年的低谷期。
娃娃臉搭配性感身材,這樣的組合,讓曾美慧孜很難拿到合適的戲約。
試鏡成功率非常的低,她常常被拒絕。
面對如此困境,有的人會選擇動刀子,讓自己變得性感起來,和身材相匹配。
但曾美慧孜不愿意當“千篇一律”的性感美人兒,她寧愿深耕演技,豐盈自己的靈魂。
目標的定向功能是指目標能使人們的行為按照一定的指向進行。
心理學把目標看成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可以誘發(fā)一個人產(chǎn)生需要,當需要與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的差距時,人的心理就會處于緊張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這種緊張狀態(tài)便轉(zhuǎn)化成動機,推動人們?nèi)氖履撤N活動,努力接近所要達到的目標。
二十來歲的她,決定去國外留學。
通過不斷的進修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戲路。
進修結(jié)束后,她回到國內(nèi)繼續(xù)死磕。
一直沒有找對戲路的她,缺一個適合她的角色。
直到她遇上劇本《冥王星時刻》,盡管在這部劇中,她的戲份不算多,但她僅憑著不多的戲,留下了一抹讓人驚艷的色彩。
許是這部劇給她打開了一個口子,此后她飾演的角色,大多都與情欲相關。
由于總是飾演這個類型的角色,她被稱為“Ji女專業(yè)戶”。
我想,對于諸多女明星而言,都不愿意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簽。
很多出演過三級片的女演員,幾乎都是通過風月片打開知名度后,從此不再碰相關的角色。
為了掩蓋這一經(jīng)歷,之后所接的戲,都是跟風月片完全相反的劇本。
但對于曾美慧孜而言,她并不覺得飾演Ji女之類的角色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有好的劇本和角色我是愿意為它做任何事情的?!?
當人們把自己的行為與目標聯(lián)系起來時,當人們的目標非常明確時,人們就會受到激勵從而不停地向目標奮進。
而她的付出,也沒有被辜負。
2018年10月,曾美慧孜憑借《三夫》入圍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9年,她借此劇獲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實至名歸的金像獎影后。
如果我們想要在人生的成長路上做好選擇,我們最清楚的是需要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