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婚姻修復的案例中,很多女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如果給男人生了孩子,就可以
“拴住”他。
其實這只是女人的一廂情愿而已,孩子是作為父母的責任,但是對孩子的感情并不會左右他對你的感情,想要讓婚姻回到正軌,還是需要通過正確的經(jīng)營方式讓老公能夠?qū)δ阒厝紣刍穑敲椿橐鰡栴}到底出在哪里,我們又該如何有效應對呢?
像出軌、家暴這類的原則性問題,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主要的問題都是潛伏在日常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之中,然后慢慢的積累發(fā)酵,最后變質(zhì)演變成所謂的性格不合,三觀不合。
很多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方法,比如我們以為看上去很對的積極聆聽、婚姻紐帶、忍耐等等,如果運用不當,就無法起到好的作用。
1、
在很多人看來,“積極聆聽”是絕佳的夫妻相處之道,就是說在雙方發(fā)生沖突或者矛盾時,能夠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當很多時候,人在憤怒的時候是很難做到迅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解對方的。
舉個例子:
婆媳之間產(chǎn)生的矛盾,妻子覺得委屈,于是向丈夫抱怨,按照“積極聆聽”的說法,丈夫應該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去聆聽妻子的感受,但往往得到的回應卻是妻子的抱怨導致丈夫情緒也出現(xiàn)了問題,于是丈夫反而會更加維護母親,使得妻子更加難過。
解決夫妻相處的溝通方法是,當雙方陷入某個問題的爭執(zhí)時,學會提出一個對方忽略掉或者是比較棘手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你可能是需要有一定的想法和理解的,不能是自己都不摸著頭緒的問題,這樣對方就會不自覺的把解決的方案寄托于你,你就可以借此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讓而對方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
還是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妻子正陷入委屈的情緒中無法自拔,向丈夫抱怨無非是想發(fā)泄一下不滿的情緒還有獲得丈夫的安撫,但是抱怨所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會讓丈夫感覺妻子對母親的不尊重,此時如果妻子不是想丈夫抱怨,而是立足問題的本身向丈夫發(fā)問,引導丈夫的思考,設立問題,讓丈夫有希望聽到妻子見解的想法,會比要求對方聆聽來地有效果。
2、
我接觸的很多女性,都認為孩子是婚姻雙方最強勁的紐帶,原因在于她們認為夫妻雙方對同一個人都有盡義務的責任,會讓他們的關系更加堅固。
處于做父母的本能,孩子的到來確實會增加雙方對家庭的責任感,也確實會有很多男人在當了父親之后,會迅速的成長起來,但是這也僅僅的面向孩子,并不是維系夫妻感情的紐帶。
甚至孩子的到來,不僅不會讓雙方感情變得親密,反而可能是相反的效果,因為在很多的婚姻問題案例中,因為親子關系凌駕于夫妻關系導致的夫妻關系不和也是大有人在,很多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把精力過度的投入到孩子身上,反而忽略了愛人的需求,導致伴侶的存在感進一步降低。
很多夫妻來咨詢的時候,會說自從有了孩子,學會了做父母,但是忘了如何做夫妻了。
由此可見,孩子是維系家庭的紐帶,但絕對不是夫妻情感的紐帶。
每天在一起共享同樣的房間,同樣的朋友群體,就連旅游的時候,看的都是同樣的風景,熟悉感能讓彼此都舒適,卻多少有些乏味,枯燥。
結(jié)婚幾年之后,彼此都相互熟悉了,很難再找到戀愛時的感覺,甚至會讓人陷入對婚姻的懷疑當中。
情感紐帶的必要性在于讓雙方在婚姻關系中能享受親密關系帶來的安心和自信。
長期枯燥乏味的夫妻生活容易讓人喪失新鮮感和激情,所以當一個能增進彼此感情的機會出現(xiàn)時,雙方都會出現(xiàn)“驚喜、好奇”等積極的情緒。
在困難面前,團結(jié)是人類的天性,一起解決問題能讓雙方更加信賴對方,在這個過程中同樣能給婚姻帶來想不到的趣味。
做家務的主力一方不要總是大包大攬,要學會引導對方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讓對方通過親身體驗家務的不易,來體會你的付出,才能懂得尊重付出的一方。
或者定期制定一次比較難以完成的任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完成過程中,雙方就是彼此唯一的“戰(zhàn)友”。
在婚姻關系里的認可度越高,精神上也會更契合,當雙方都愛上彼此的靈魂,才是最高階的愛情。
3、
與七零后學員接觸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會覺得自己“老了”,羞于在婚姻里談愛,他們更喜歡把雙方的感覺歸于“親情”。似乎不是有關自身利益的問題,他們都遵從“忍一忍就過去了”的真理。
只要對方不是找了第三者,夜不歸宿等原則性的問題,婚姻都可以繼續(xù),習得性無助、合理化矛盾是婚姻里的常態(tài)。這也是婚姻里最危險的狀態(tài)。
這種狀態(tài)的產(chǎn)生往往是因為婚姻中缺乏儀式感導致的,而儀式感的缺乏并不是某個年齡段的婚姻會顯示出來的現(xiàn)象,而是相處到了一定的時間,雙方對節(jié)假日、生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失去了期待值,感知力下降所導致。
一方要塑造儀式感并不容易,除了要提升自己,讓對方有新的認知之外,還要激起對方的期待值。
在一項基數(shù)為663位已婚學員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中發(fā)現(xiàn),88%的學員會被對方的行為所影響。
可見塑造儀式感的生活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這是一個自律的過程,曾有學員說道,當她的丈夫責怪她不注重保養(yǎng)的時候,她會反過來斥責丈夫不體諒她的辛苦,后來她的丈夫也不說她了,只是家里多了很多男用的護膚品,換了一個更清爽的發(fā)型。
從那以后,她開始各種保養(yǎng)。伴侶從自身開始改變自己,比起對伴侶提要求,來的更直接。
危機感的建立有時候也是塑造儀式感的一種手段,一方給另一方危機感的時候,更有利于建立雙方對生活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