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的想法
“我很愛你,也很依賴你;你的出現(xiàn),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無法離開你,時時刻刻都需要你。”
“沒有他,我真的不能活。”
“他就是我的全世界。”
一戀愛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愛情和戀人身上、對戀人的話言聽計從、情緒會跟隨著對方的情緒而變化,當對方開心的時候,自己會開心,當對方生氣的時候自己也生氣。
這些,是你嗎?
過度在乎對方而忽視很多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但會對個體自己的生活造成消極的影響,也可能會給另一半帶來不好的感受。
在這種失衡的狀態(tài)下,我們其實是不太能享受戀愛的。

談戀愛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它首先需要一個人調(diào)動自己的資源和能量去展現(xiàn)自己,去增加自己的吸引力,讓別人覺得你可愛,你值得被愛。
其次它還需要你在吸引他人之后,懂得經(jīng)營關系,讓彼此的感情不斷深化與更新,保持關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愛情不是你依賴別人的理由。
一份成熟的愛情需要你付出更多的人的理由,也不是你推卸責任的借口。相反,一份成熟的愛情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心力去維持,去經(jīng)營,去呵護,這樣才有可能長久。
在戀愛中,即使親密無間,也要給彼此留出獨自喘息的空間,給對方自由,讓對方獨立成長。清醒的自知、勇敢地選擇、坦然地無悔地擔當。做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戀愛腦:時效期極短的“病”
我國古代早就有“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之說,就是移情效應的典型表現(xiàn)。意思是說,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人們以“愛烏及烏”形容人們愛某人之深情及和這人相關的人和事。

心理學中把這種對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來的現(xiàn)象稱為“移情效應”。
移情效應是指人們在對對象形成深刻印象時,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他對對象今后趿聯(lián)系者(人或物)的評價的-種心理傾向,即把對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弓|起他人的同類心理效應。
如果一個人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家庭的氛圍與幸福感;那么他往往更愿意尋找一個成熟,比自己年齡大,家庭和睦的人成為伴侶。
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很拮據(jù),一直過著拮據(jù)的日子,那么他的內(nèi)心就十分渴望找一個有錢的愛人,來改變自己的未來。
從本質上來分析“戀愛腦”的人群,他們都是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缺少愛意的。
雖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但戀愛是兩個人的相互吸引,只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保持自己對愛人的吸引力。黏在一起并不是愛情甜蜜的表現(xiàn),相反還會使對方更快的厭倦這段感情。

好的愛情,既清醒又獨立
戀愛也只是一種交際方式而已,它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生活。你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才能遇到一個同樣優(yōu)秀的獨立的他。
舒婷的《致橡樹》告訴我們:愛一個人,應該在愛的同時,還保有獨立自我,獨立人格,在愛情之外還有廣闊的一方天地。
愛情里的美好,是獨立且共存的。一些人一談戀愛就變成獨處無助感的依賴型人格,總是黏著對方,最終導致對方因為太累,而選擇放手。這就是人格沒有獨立的典型表現(xiàn)。
愛情的前提,是先要學會獨立,這個獨立包括你的思想和生活,而不是誰依附于誰。
愛情的安全感不來源于別人的照顧和疼愛,更不能依靠一段看似熱烈的愛情。
愛情不能為你解決全部問題。相反,談戀愛是互相付出彼此扶持的過程,而不是單向的索取。

一個人能給你的,想收回去也很輕易,你應該爭取做到人生有他沒他都沒什么區(qū)別,才能放心大膽地去談感情。
不要聽從任何綁架,很多人只想著把你送進婚姻里,后來的事他們可就不管了,也沒辦法管,冷暖只能你自己承受。
男人不是你的必需品。愛情也不是